南孔流芳 棋韵千年 衢州园里的礼与弈

  “东南阙里,棋韵书香。”在温州园博园的万千气象中,一座以儒学为魂、棋局为骨的展园正悄然成形。这便是衢州园——一幅铺陈着南孔文脉与烂柯仙意的“书院行乐图”,也是一座融汇宋式雅韵与山水灵性的立体文章。

  没有刻意追求园林的繁复奇巧,衢州园选择了更具内在张力的表达:它立足于“南孔圣地”与“围棋仙地”的双重文化基因,以南宋书院格局构建空间骨架,以围棋大道规划游赏动线,更以圣泽亭、思弈亭唤醒千年的文脉记忆。

  在这里,园不仅是观赏的对象,更是可游可感的文化现场,是孔子“礼”的精神教化,也是王质遇仙的时空遐思,是儒家君子比德于物的风雅,更是当代衢州对“城市如何以文塑城、诗意栖居”的实践与探索。

  双城对话,文脉交织

  儒风雅韵遇上瓯越诗情

  当南宗孔氏家庙的晨钟响起,袅袅香烟穿越八百年时光,与温州江心屿的千年梵音遥相呼应;当烂柯山的石梁静默诉说着“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传说,与瓯江畔谢灵运的山水诗魂隔空对话。衢州与温州,一西一东,一文一商,皆为文化名城,却在精神谱系上各具风采。一个是“东南阙里”“南孔圣地”,儒学文化在此生根发芽;一个是“山水诗乡”“商港故里”,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此生生不息。两地虽山水相隔,却在本次园博会的平台上,实现了一次基于文化根脉的深度交融。

  这种交融,在空间设计上便已埋下伏笔。衢州园巧妙“借景郭公阁”,将温州的历史地标纳入视野。在南孔书屋前的观景平台,游客驻足远眺,可见郭公阁与园内景致相映成趣,杜鹃花坡的暖色与阁楼建筑的冷色形成视觉对比,既是空间的借景,更是文化的呼应。一借一望之间,两座城市的精神地标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握手。

  两座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共同诠释:真正的现代化不是遗忘传统,而是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是“仁者爱人”的儒者胸怀与“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共同描绘出未来城市的幸福图景。

  地处浙西山区的衢州,自古便是文风鼎盛之地。文化上承袭孔氏南渡的正统儒脉,园林上既具江南的精致婉约,又藏浙西的山水野趣。本次展园设计团队深研两地关联,将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纳入规划,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形设计,模拟山地景观层次,与园博园整体环境无缝衔接。

  未来,当游客步入园中,一幅名为“书院行乐图”的空间长卷便在眼前渐次展开。它是整个园区的文化叙事线,源自对衢州“两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图中串联起“礼字地刻”的庄重、“南孔书屋”的深邃、“思弈亭”的玄妙,以及“烂柯一梦”浮雕的奇幻,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沉浸式体验一部儒家文化与仙道传说交织的衢州故事。园区核心——“南孔书屋”,便是将“礼”的精神内核与“学”的空间功能融为一体,一砖一瓦、一联一画,凝结为“儒学传承与当代教育”的时空对话。

  这一切,最终指向的不是复古,而是创新:创新那些可能被固化认知的文化表达,也创新衢州在区域协同背景下,面向世界展现的文化自信。正如衢州园的设计师——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设计院院长段俊原所言:“我们以当代语汇重构南宋书院风雅,让南孔文化的仁礼精神在温州山海之间找到新的知音。”

  礼乐相成,棋局入画

  一局跨越千年的文化对弈

效果图

  如果说“书院行乐图”是衢州园的文化脉络主线,那么“礼乐篇”“棋韵篇”“山水篇”三大场景板块,则构成了这座园林可触可感的血肉肌理——它们如同画卷中的三个章节,也像是一曲雅乐中的三个乐章,分别从规制、智慧与自然层面诠释衢州的独特韵味。

  从主入口开始,游人首先将经过“圣泽亭”(半亭),亭畔孔子根雕静默伫立,瞬间将氛围带入“南孔圣地”的庄重语境。而脚下“礼字地刻”与身旁“南宗孔氏历史墙”,则共同构成了文化导入的序章。其后方,是“映礼池”所映照的澄明之境:粉墙竹影、石灯笼点缀岸边,三曲桥与水上汀步引导前行,水面如镜,倒映着南孔书屋的歇山屋顶,营造出一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儒家理想境界。

  在这片区域,水景与建筑相得益彰,曲径与植物互为映衬,虚与实、礼与乐之间形成对话:不仅有书院之“形”,更有儒学之“神”。

  穿过映礼池,场景由“礼乐”过渡到“棋韵”。这里的主角,是一座名为“思弈亭”的四角亭。它坐落于围棋文化片区,与一旁的围棋景墙、梅花形卵石铺地共同构成一个关于智慧与时间的场域。景墙上艺术化地再现了“烂柯一梦”的古老传说,让王质观棋忘归的故事从传说走入现实。

  思弈亭周边,鸡爪槭与黄杨错落种植,其形态与色彩暗合围棋的黑白之道与谋局智慧。游客在此驻足,不仅能感受围棋文化的玄妙,也能在“梅花形”铺地构成的“棋盘”上行走,体验“人在局中”的意境。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应那个深邃而有趣的命题:衢州的文化基因是什么?从一局棋、一个传说开始解读,或许最为传神。

  游线的尾声,是一场关乎“山水精神”的呈现。假山叠瀑片区模拟了衢州钱江源的壮丽景观,主峰次峰错落,松石叠瀑轰鸣。石上镌刻“钱江源起润浙田”,将地域地理标识与园林景观巧妙结合。这里是“北纬30度线上翡翠”的微缩呈现,也是衢州自然生态的集中展示。

  除此之外,园区还将精心配置衢州特色植物:志棠白莲亭立于映礼池中,猴头杜鹃烂漫于山坡之上,浙江楠、凹叶厚朴等珍稀树种营造出浓郁的森林氛围。嗅觉、听觉、视觉的多重感官体验,共同传递出钱江源森林公园“原始、生态、静谧”的意境,可实现“小中见大”的造园目标。

  当夕阳西下,游客在南孔书屋前的平台远眺郭公阁,或在思弈亭中感受清风拂面,他们体验的不仅是园林之美,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这一刻,静止的园子拥有了动态的灵魂,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空间中重获新生。

  儒学之雅,城市之活

  传统和当代和谐共鸣

  衢州园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园林的展示局限。南孔书屋不仅是观赏建筑,更是可进入、可体验的文化空间;围棋景墙不仅是装饰,更是引发互动与思考的媒介。

  “真正的传承,不是将历史供奉在神坛,而是让它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和生长,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一个古园,而是创造一个能让现代人理解和共鸣的文化场所。”设计师段俊原表示,这种理念让衢州园超越了单纯的景观展示,成为传统文化当代转化的实验场。在这片山水之间,儒家文化与围棋智慧正以最生动的方式,向每一个来访者讲述着历久弥新的中国智慧。

  衢州园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空间探索。在这座有限的展园中,设计团队尝试将“儒学之雅”与“城市之活”并置,让传统与当代在同一个空间里和谐共鸣。

  展园整体引入生态园林理念,尊重温州本地多雨、山水相依的自然特征。原有的地形高差被转化为丰富的景观层次,水系设计兼顾蓄水排水与景观观赏,形成一个微缩的良性生态循环。同时,园内动线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通行与游览节奏,体现出人文关怀。

  而在文化运营层面,衢州园以南孔文化和围棋文化为基础,设计团队构想开发系列文创衍生品,并探索与衢州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的场景体验。配合可能的数字导览与沉浸式讲解,整个展园有望形成集文化体验、休闲游憩、教育传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旅空间。

  这种融合,在空间上是对地域自然特征的回应;在文化上,是对“书院园林”当代价值的积极构建;而在发展逻辑上,则是将展园从“阶段性展陈”转化为“可持续运营”的一种尝试。它不仅讲述了衢州的过去,也在尝试描绘一种未来——一种文化底蕴可以赋能城市发展、优美生态可以转化为生活品质的未来。

  城市与园林,在这方寸之间重新定义;传统与未来,在这一片风雅中彼此成就。在这里,儒学不再高深,仙缘不再缥缈,圣人讲学、樵夫观棋、白莲映日……都化为身边可感可知的风景。

衢州园鸟瞰效果图

衢州有意思

  国字号招牌拿到手软

  250多万衢州人生活在浙江省首个全市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内,多么幸福!衢州地表水和出境水水质达标率连续10年保持在100%,森林覆盖率达71.5%,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位居全国前列。开窗见绿,开门见林,衢州人在全国330多个地级市中,率先破译了绿色发展的密码,一连串国字号招牌拿到手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十佳特色休闲城市、中国宜居休闲之都、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江山市、常山县还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绿色城市”。

效果图

  一山一庙一人是“三宝”

  山是烂柯山,烂柯山是中国围棋文化发祥地,“王质遇仙”的故事流传千年。庙是南宗孔氏家庙,衢州是孔氏家族的第二故乡,史称“东南阙里”,孔氏大宗800多年历史沧桑,其浩荡儒风影响整个江南。人是伟人毛泽东,其祖居地江山毛氏清漾村,清泉飞瀑荡漾,小村古朴安详。

  耿海岩在《信安遗韵》短视频中说:凡人、圣人、伟人、鬼魅(衢州三怪),还有神仙,共居一郡,想来应该是衢州人的幸运,也当是衢州人的造化。

效果图

  衢州地图长啥样

  衢州地图长啥样?倒三角。倒三角也可以风情万种:若将有名的“三头一掌”与衢州地图结合,就是一张美食地图;想到围棋发源地烂柯山,衢州就是个大棋盘;又像一片枫叶,光耀神州;也像一张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惊艳世界。

  何为“两子文化”

  衢州人喜欢拿“两子”做文章,一是孔子,二是棋子,号称“两子文化”。就像金华人说火腿、泰安人说东岳那样,衢州人也热切地希望打造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南孔文化”无疑是衢州最具识别度的标志。如今,以“当代人祭孔”为特色的南孔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衢州)儒学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编辑:王周璨|一审:李荣|二审:董晶亮|三审:张佳玮|监制:缪磊

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承办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协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公园协会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古岸路与云回路交叉口 电话:0086-0577-85106976 邮箱:Wenzhouybb@126.com 意见建议

版权所有: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浙ICP备09100296号-23  浙ICP备09100296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