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合作园:这个展园有点香

丝绸之路

又被称为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伟大航线

也是萦绕着异域香料气息的奇幻旅程

温州园博园建设中的海丝合作园

将通过现代园林的“理意形”

与人体“色声香味触”五感的立体交换

以“松弛而自信”的方式向世人传递海丝文化

不妨一起来揭开它的

神秘面纱

  ▲效果图

  展园名称

  海丝合作园

  项目区位

  海丝合作园位于温州园博园北园仙门山南麓,是国际展园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展园,占地面积3500㎡。

  场地整体呈现背山面水的格局,北靠仙门山,南朝园区湖面,景观视野开阔。

  

  设计理念

  以香料为线索,以“风行万里,一路香丝”为设计主题。

  展园坡地上精心勾勒的游径恰似一条灵动飘舞的丝带,将海丝沿线各代表国的香料花园巧妙串联,将文明互鉴巧妙融于独特园林体验。

  总体布局

  展园利用背山面水、台地特征和大树点景的场地优势,以“一轴、两区、多节点”的形式展开,通过一条主游路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和景观节点,形成清晰的游览路线和“一脉、四点、四区”的空间序列。

  背山面水

  

  台地特征

  

  大树点景

  

  

  空间序列

  亮点一:因地制宜潮涌碧波

  利用山坡落差较高的地形特征,花园基底整体营造“潮涌碧波”意境,渲染着故事发生的环境氛围:

  1.基于自然地形高差特征,编织香料景观路径。

  2.尊重场地原始状态,利用天然岩层肌理塑造半围合式生态洞穴。

  3.将场地唯一平坦区域打造为复合功能核心区。

  4.置入无障碍坡道,形成山水视廊控制点,链接周边山水和展园。

  5.屋面系统采用渐变釉面陶板,与蓝紫花海相呼应,呈现出海浪般波光粼粼的状态。

  

  

  

  场景营造

  亮点二:以丝为脉舟觅奇缘

  以古代航海针路图为原型,一条条坡道路径低吟诉说“舟觅奇缘”,让海丝文化与游客体验在其间交织互鸣。

  

  游客脚下的路径是一张放大版的古航海图,提取亚洲、中东波斯、非洲东海岸、欧洲地中海的文化,用各地代表性的指北针纹样,在主题节点嵌入地面文化标识,通过錾铜/漆雕等传统工艺表现纹样,与仿生贝壳层镶嵌的片石结合形成该区域的组团性铺装表达。

  贝壳骨料

  路径

  

节点

  以航海图为线索沿路径探索四大区域形成特色节点

  亮点三:海丝合作香聚四海

  四个主题区以“香聚四海”进行分区:

  亚洲香料区、中东波斯香料区、非洲东海岸香料区和欧洲地中海香料区,海丝合作故事在这里层层递进。

  每个分区通过独特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展现各自的文化特色,同时设置观景平台和植物科普区,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亮点四:以石为媒石载千帆

  园内专设一面“合作墙”,镶嵌着丝路沿线国家不同国度出土的岩石与当地语言、文字,展现海丝文化的多元性。由此可见,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网络,更是文明互鉴、文化交融的纽带。

  亚洲区(中国):代表岩石:花岗岩,颜色:浅红色

  中东波斯区(伊朗):代表岩石:Marble,颜色:纯白色

  非洲东海岸区(肯尼亚):代表岩石:玄武岩,颜色:深灰色或黑色

  欧洲地中海区(意大利):代表岩石:卡拉拉大理石,颜色:雪白色

  合作墙形成的台地,其形似从古来海丝之路行驶而来的古船,两颗保留的大树形成了这艘文明之船的船帆,恰好位于海丝之路的上端,象征着这段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伟大航线。

  

  会后转化

  展会结束后,展园将整体转化为温州植物园的香料植物专类园,建筑转化为可提供香味互动的香料植物科普馆,留作永恒的海丝记忆。

  

  来源:温州园博会

编辑:温正祥|一审:李荣|二审:董晶亮|三审:张佳玮|监制:缪磊

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承办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协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公园协会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古岸路与云回路交叉口 电话:0086-0577-85106976 邮箱:Wenzhouybb@126.com 意见建议

版权所有: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浙ICP备09100296号-23  浙ICP备09100296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