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个展园项目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作为温州主题展园
瓯越园
将为我们呈现怎样的瓯越之风?
不妨一起来揭开它的
神秘面纱
▲效果图
展园名称
瓯越园,温州主题展园
灵感来源
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是现存最能反映温州山水实景的代表之作,也是温州展园“瓯越园”的创意来源。
温州园林在宋时是高潮,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素来与绘画相融相生。
主题
“瓯越古韵,山水相趣”。
“古韵”体现为对宋韵山水和诗画意境的延续,
“山海相趣”则通过西苑山水、东园人文的分区设计,呈现“山之灵秀”与“海之包容”的对照格局。
设计布局
瓯越园坐拥1.25万平方米的湖岛空间。
融合山水开阔视野与人文空间,形成“东西双园、两区六景”布局。
西苑主打山水,展示温州生态之美:
以古画中的山谷、水系为灵感,打造“碧石雁荡”“云叠幽涧”“竹影清风”等景观,突显温州自然山水的雄奇秀美。
东园侧重人工技艺与园林趣味:
截取古画中的人文场景,融合门台、廊桥、院落等传统元素,透过花窗、芭蕉等前景,营造出“移步换景”的新鲜感。
园区还将设置“戏韵荷风”“玉堂书香”“榕荫晚渡”等场景,重点烘托雅致的“池园”氛围,打造“园中有时空,园中有诗画,园中有生活”的独特氛围。
亮点一文化韵味
位于东园的“藕香榭”戏台上,瓯剧、南戏、瑞安鼓词、永嘉昆曲不时上演,游客可在亲水观演平台上与“水袖丝竹”近距离接触。
亮点二建筑美学
从白墙黛瓦的民居,到临江五开间的主体建筑,再到融合钢结构、落地窗的现代元素,园内建筑处处体现“古为形、今为用”的设计哲学。
曲径通幽处,谢公雕塑静立一隅,黄杨木雕、寿山石等非遗小品相互呼应;石梁桥、汀步栏杆间,处处可见“山水诗源、百工之乡”的文化载体。
亮点三草木巧思
1.充分考虑本地自然生态和人文传统。温州市树榕树是这里主要植物,呼应了温州人熟悉的“榕亭文化”;沿途随处可见山茶花廊,与温州人“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相呼应;一片片根深叶茂的瓯柑林,不露声色地展现着温州柑橘贡品的历史。
2.兼顾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无柄小叶榕、黑松、七心红、五色芙蓉等。在水体植物设计上,通过荷花、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形成“挺水—浮叶—沉水”的立体净化系统,美观的同时,也提升水质。
3.搭建起自然与文化之间的桥梁——“竹影清风”景点,房前的榉树与屋后的朴树组合,暗含“前榉后朴”的家族兴旺哲学;玉兰与翠竹的搭配,寄托着人们平安顺遂的生活期许。
运营规划
瓯越园在保留传统园林曲径通幽、框景借景等韵味的同时,巧妙设置网红打卡点,以期吸引年轻人拍照传播,实现流量反哺文化传承。
建成后的瓯越园,将为温州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古今融合”范式。园区内临水观戏台、茶文化体验空间等开放场景的建设,也将为市民提供沉浸式体验的文化场所,激活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使园博遗产从展会空间升华为长期滋养城市精神的文化地标。
来源:温州园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