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园:鹭岛漫游 × 闽南乡音,好逛又好 “听”

  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正在火热建设中。作为重头戏,34个展园也陆续破土动工,计划于今年12月底之前全部建成。今天,跟我们一起去探探厦门园建设背后的匠心所在。

  “我们希望游客一踏入展园,就能感受到闽南文化中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交融。”近日,第十五届中国(温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厦门展园(以下简称“厦门园”)项目负责人李薇阐释了其核心设计理念。

  基于温州与闽南深厚的历史渊源,众多闽南移民聚居于此,闽南乡音犹存,厦门园设计团队以“寻闽南乡音”为情感纽带,串联起闽南移民与温州本土的文化记忆;同时,以“觅鹭岛印象”为载体,通过渔村剪影、渔船意象、棕榈科植物、厦门市花三角梅等元素,生动呈现厦门独特的海滨风情与地域特色。 这座占地1400平方米、北临水系、南倚山体的展园,将以声景叙事、植物隐喻与建筑创新,在温州园博园中营造一方融合历史回声与当代气息的文化空间。

  厦门园效果图

  声景叙事

  以“乡音”唤醒文化共鸣

  “乡音难改,乡愁永恒。‘声音’是闽南移民与温州本土共有的情感密码。”谈及厦门园的核心叙事逻辑,李薇如是解读。区别于传统园林以视觉景观为主导的模式,厦门园选择“声景”作为核心文化载体,让“寻闽南乡音”的主题贯穿游线始终,构建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场域。 在李薇看来,“寻闽南乡音”不仅是对共同文化根源的深情追溯,更是对厦门与温州姐妹城市情谊的生动呼应。两地同为历史上重要的沿海商贸重镇,共享“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更有大量闽南移民在温州扎根繁衍,形成了文化交融的独特社群。

  在展园的寻根主题区,设计独具匠心。地面由承载岁月痕迹的旧砖瓦铺砌,其上镌刻着质朴的闽南语短句,当游客驻足于此,耳畔将萦绕着轻柔悠扬的闽南方言民谣。 声景的营造不仅在于直接的方言直观展示和互动,还有对闽南生活场景声音的精准捕捉与氛围烘托。设计团队巧妙地运用环境音效系统,模拟出轻柔的海浪拍岸声,将其作为贯穿园区的背景底色,是唤起人们对厦门这座海滨城市集体记忆的关键线索,也是“鹭岛印象”不可或缺的听觉注脚。

  声景的动态延伸还体现在活动规划上。展园内还将举办原生态的闽音琴道、茶道表演。海浪声、“讲古”声、广场上的方言民谣、闽音表演……场景化的声音叙事,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园、层次丰富的声景网络,使“乡音”从抽象的概念化为可感、可听、可沉浸的切身体验。

  空间结构

  构筑“一轴五区一环”的韵律空间

  “除了主线的声景叙事外,我们也注意避免模仿和雷同。”李薇介绍道,厦门园在设计之初便确立了“吸收、提炼、提升”的原则——既保留闽南文化的根脉,又融入现代技术与空间美学,形成独特的差异化表达。

  空间布局上,厦门园以清晰的“一轴、五区、一环”骨架统领全局。主轴线由西向东贯穿全园,通过精妙设计的疏密空间转换,自然形成中国传统园林“庭院深深”的游赏节奏与视觉韵律。五个功能区(层)则依据空间的开合变化设置,引导游客在移步换景中体验不同的氛围美感,满足多样化的游憩需求。

  技术应用上,厦门园前瞻性地局部引入了LOE低辐射玻璃、透光混凝土、新型环保材料等新材料、新工艺,在优化视觉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如李薇所言:“现代园林不应是复古的陈列馆,而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厦门园在后期运营方面也预留了充足的弹性,主建筑严格按永久性标准设计,空间开阔、管线完备,预留了生活给水、污水接口及充足电力,未来可无缝转型为集文化展示与商业功能于一体的闽南风情茶楼,确保持续的生命力,让游客有获得感,运营者有支撑点。

  草木建筑

  隐喻中的“同根共源”

  “植物是土地的记忆,建筑是文化的容器。”在厦门园中,每一株草木的选择与配置,每一处建筑的细节与意境,都暗含着设计团队对厦门与温州两地“同根共源、紧密相连”关系的深刻思考与诗意表达。 植物配置上,“姐妹榕”无疑是全园最具象征意义的点睛之笔。设计师特意选择了两株根系紧密交缠、盘结共生的榕树,它们屹立在寻根广场,成为最直观也最深沉的空间隐喻——象征着厦门与温州之间“盘根错节、紧密相连”的历史渊源与人文纽带。 李薇深情解读:“榕树的‘根’,既是闽南语语言的根、闽瓯文化的根,也是两地族群迁徙交融、血脉相连的根。”除了姐妹榕,棕榈科植物(如华棕、中东海枣、布迪椰子)与繁盛的厦门市花三角梅被大量选用为基调植物。

  从回荡着方言民谣与南音的榕树寻根广场,到可听可学的VR声景互动装置;从隐喻海浪与乡愁的红砖波浪台地,到对话古今的燕尾脊玻璃幕墙——厦门园以突破性的设计思维,打破了地域与形式的界限。正如总设计师李薇所期许:“园林之美,不应止步于视觉的愉悦,更应触动心灵深处——这便是厦门园力图传递的温度与深度。” 眼下,随着主体工程有序推进,这座以声景叙事架起文化桥梁的厦门园,将在园博会开幕之际正式亮相。它必将持续为厦门与温州两座姐妹城市的人文交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长久诠释“第三空间”的文化聚合力。

  来源:温州园博会

编辑:温正祥|一审:李荣|二审:董晶亮|三审:张佳玮|监制:缪磊

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承办单位:温州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协办单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公园协会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古岸路与云回路交叉口 电话:0086-0577-85106976 邮箱:Wenzhouybb@126.com 意见建议

版权所有: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浙ICP备09100296号-23  浙ICP备09100296号-22